行銷中有句話是,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就是最大的行銷。
這句話的意思是,客戶有問題才會想找解決的方法,你替客戶解決問題就能達成行銷。
當然在這之前可能還有替客戶找出他本來不知道的問題,這就是教育客戶。
例如如何說服家中的長輩換掉傳統冷氣?這其實就是一套行銷流程。
捨得花錢的一般冷氣早換了,不換的通常都是捨不得或是沒有錢,先不考慮沒有錢的狀況下。
那就要先解決長輩捨不得錢這一塊,那要如何說服呢?
因為很多長輩依舊覺得冷氣很涼、冷氣本身也沒壞,幹嘛要多花錢買冷氣?對他本身冷氣並沒有讓他不滿意、更沒有出現問題,你平白要他掏出3~5萬買一台冷氣當然無法接受。
但今天如果你主動把換變頻冷氣後的電費單給長輩看,他一比較自己使用傳統定頻冷氣的差異,基本上就會主動想換了,如果你還順便說了句,自己這電費是開24小時的,多數長輩都能被說服換冷氣,除非沒錢。
這案例中,首先要給覺得自己毫無問題的長輩教育,讓他找出問題、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電費其實很貴這件事,因為傳統都是這個價格,多數長輩也習慣這個價格,所以不會意識到這是個問題,需要有人教育。
然後提出解決方案,也就是變頻冷氣,並且附上客戶見證,也就是自己家的電費單,在告訴他這是吹24小時的電費單,長輩可能吹不到24小時,就會產生電費可以更低的期望。
這一連套就是精心規劃的行銷流程,但你的客戶會覺得你在幫助他、實際上也真的幫助到他省到電費,但也成功更換了冷氣。
即使這不是你的親長輩,缺乏了天然的信任感,許多冷氣業務也是用這些方法去舊城區推銷,當然為了彌補天然信任感(讓對方願意聽你講),還會額外做些事情,但這不是今天的重點。
重點是,今天業務是為了賺錢設計了這套行銷流程,但本身這套流程確實可以幫助對方降低電費,對方也很感謝有人告知他新資訊,算是助人為樂。
那賺錢是否等於做善事呢?那許多敵視賺錢、仇富的人是否又是在阻止人行善?
當然這個等於不是絕對等於,大家不要搞錯,我的意思只是想說很多事情沒有絕對,包含仇富。
經常有那種義賣會,會有所謂的某某富豪花了多少拍賣、捐贈了多少這類,上新聞時總是有人酸這是炫富、擺出一副仇富的態度,並質疑只是作秀。
我們今天不是探討他到底是抱著什麼心態參加義賣、捐贈這類,我們必須看實際產生的結果。
假設他今天花了10億參與義賣,通常會辦這種活動事後都是有捐贈明細的,資金流向可能會到各基金會或是社福會,進而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那這10億是不是一筆善款?是不是確實有幫助到人?那又何必太執著對方的目的呢。
我們用惡意的方向猜測好了,可能是作賊心虛想積陰德、可能是想公開表現自己的財富、可能是想給自己帶來大量的名氣、可能是像替自己的企業曝光,想當於廣告費等等。
行動本來就帶有目的,就算目的不純,這過程中是否確實幫助到人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而來;天下攘攘,皆為利而往。
這其中的利,很多人都看得太片面,實際上萬物皆虛、萬物皆利。
不要被舊有的思維給束縛,任何事物都可以當作是利益的體現。
例如你肚子餓,想吃東西,滿足你肚子餓的食物實際上就是種利益,本能追尋的本就是利益。
有人愛好名聲,可能一輩子都往君子的規範嚴格遵守,實際上本身是個小人,但愛好面子所以強迫自己要像個君子一樣行事,並且執行了一輩子。
這時候你能用偽君子來苛求他嗎?實際上他做了一輩子的君子,就與打從心底是君子的人沒任何區別,或許他的內心與外在完全不一樣,他只是為了名聲而去強迫自己演戲,追尋好名聲這個利益。
目的不純,但做到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君子,那你還能不給他一聲讚美嗎?
當一個人實實在在往善的方向時,又何必追究他背後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常說英雄不問出身,我們都可以不在意英雄的過去了,為何面對這些善事的行為反而要去追究呢?
是因為廉價的道德潔癖嗎?那其實跟高傲沒任何區別,只是一種可悲的歧視。
富豪能賺錢,是他的本事,我們不討論是如何賺到錢,但很多人不會管對方是怎麼賺到錢,只知道仇視。
你知道嗎?最恐怖的就是大家賺了錢都不花,市場結構就是畸形,今天富豪賺錢的速度太快,平常人的民生花費那些對他們只是毛毛雨、比不上賺錢的速度。
所以他們花錢會花大錢,有些人真的物欲不高,就做善事,例如周潤發的56億港幣捐贈慈善機構,不管如何,實際上他們都是把自己的錢拿出來回饋社會了。
面對這些行為,你可以不以為然,但記得保持沉默而不是批評,有錢人如果想捐錢買名聲,結果捐了發現一堆人在罵,下次他可能就不想捐了,因為他的目的就是買名聲,結果名聲可能有了,卻是惡名,那我又何必再花錢買呢?又不是傻子。
相對你即使推測對方是在花錢買名聲,但心裡有數就好,不要公開批評,社會上傳達讚揚的聲音,下次他就可能會繼續買名聲,也能像其他富豪呼籲,這招是可行的,拋磚引玉的概念、吸引眾富豪捐錢買名聲,實際上很多大型慈善會就是這樣搞出來的,因為過去大家都是這樣買名聲。
這對社會實際上是有好處的,增加善良風俗,也實際上幫助到弱勢者。
倘若你今天批評這種做法,導致這些人覺得花錢買不到名聲,未來他可能就不會再有這筆預算支出了,就像交易一樣,你買東西卻沒得到自己想要的,還會買第二次嗎?
不要公開仇富、放在心裡,對方無論怎麼做,只要是往善的方向,又何必追究對方是什麼目的呢?
另外你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很多中國人認為China是一種歧視,因為China也是陶器的意思,有人就說這是暗指中國人都是只會做陶器的人,是一種歧視。
以目前考古語源來說,中國的China是當初秦朝傳入中亞到西方時的源頭,以Chin或Cin來解,意指遙遠的東方有個秦的國家,後來因為語種轉換,所以添加了a來轉名詞,China就這樣流行。
而陶器的China的語源,是指當初陶瓷盛行的地區昌南,所以嚴格來說兩者雖然是一樣字,但源頭是相異的。
即使沒有這些考古資料,其實很簡單也可以直接想成,因為陶器是中國的本地特產,外國商人不知道要怎麼用外語來說明商品,就直接用地區名來傳遞,傳久了也就成習慣了。
思維不需要如此負面,心中的想法不需要這麼悲觀,有很多東西沒這麼糟糕,只是你想的太過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