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和黨參議員Scott Perry曾在2020/10/01提出了一個草案,擬將中共定義成一個跨國犯罪組織。
具體的內容不是今天的重點,只是光看到把一國政府定義成犯罪組織,不免讓我有些怪異。
倒不是我想給中共打不平,或是認為犯罪組織這幾個字太過主觀強烈,而是什麼時候有人產生出,政府不是犯罪組織的念頭?有需要刻意提出來定義嗎?
最早有文字記載這概念的是在莊子: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
文言文怕大家理解不易,一句句解析,首先彼竊鉤者誅中的鉤,是指當時代衣物上的青銅器鉤環,那時候還是很貴的,小偷去偷鉤環,下場就是被行刑。
竊國者為諸侯承接上面的偷鉤小偷,反而幹大事偷了個國家的人就變成諸侯。
諸侯之門,是為下句話做假設條件,指成為諸侯後,到達一個門檻。
而仁義存焉,這句話有爭議性的兩個方向,一種是肯定句的才能算有仁義,一種是疑問句的才能算有仁義?焉這字放在句尾可以當結束轉折也能當疑問語氣,上下文來說兩者都可以通。
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向,整段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想表達的就是,只有變成諸侯到達門檻,仁義才能算數嗎?無論是肯定或疑問都是這個意思,差異只是反問或是自問。
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回答了上面的問題,所以大家口中的仁義,不就是有人竊取出來的嗎?
了解了這幾句話,再看看時代背景,那時候人就很假,哪怕你是謀取整個國家,成功後總是開始滅火給自己冠上仁義的帽子,彷彿自己就是正統傳承,偷一個小小的青銅鉤環,被抓到只能無奈的受刑,但如果成功竊取整個國家成為諸侯(政府),就變成整個國家最有仁義的代表,不諷刺嗎?
針對小偷偷鉤環,你還可以弄一個堅固的箱子鎖起來預防,但面對一個國家,他完全可以拿所謂的政令強制把整個箱子都拿走,這種行為還是代表正義。
用白話文來說,大家知道搶匪流寇吧?他們到處逃竄搶劫,然而有一天他們累了不想跑了,就占一個山頭控制住腳下的村莊,這時候就變成賊匪山賊了,政府就如同跑累的流寇,在一個地方定居下來就變成合法統治者。
這些流寇搶久了,除了累以外,發現定居下來收保護費更持久更安全,就會把搶劫轉換成保護費的名堂。
賊匪經常會去山腳下的村莊收保護費,變相也會給點好處,例如幫忙抵擋外來打野食的流寇。
政府只是把保護費換了個名字變成稅收,一樣會給一些好處讓你繳稅繳的更加心甘情願。
所以流寇與政府的區別,只是一個是流竄搶劫,另一個是坐下來搶劫。
搶劫方式雖然不同,但本質上沒太多區別。
實際上,世界上沒有一個政府不是賊匪,只是掩飾的高低有高下之分,就如同莊子說的,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
莊子又提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認為如果沒了聖人的仁義,竊國的人也不知道用什麼下手了。
強調了典章制度、聖人的仁義標準,反而經常被所謂的竊國大盜拿來當保護盾牌。
我們如今許多契約都是用印鑑等物來證明,換句話說如果偷走這些證明物,這東西即使原本的所有權是你的,但印鑑契約在其他人手裡,就能合法宣稱是他自己的。
莊子更諷刺地提出:擿玉毀珠,小盜不起。如果你把家裡的珠玉全砸爛,那小偷也偷不到什麼了。
今天政府其實就是最成功竊國的那個,會竊的原因是因為有價值,沒人把珠玉砸爛,所以狠狠地偷。
然後用一些仁義標準來包裝自己,把自己搞成合法繼承者,但這一切都沒問過人民,因為反對的人全都被歸類成匪徒鎮壓了,就像是賊匪佔領村莊時,會把反抗力道最強的人殺雞儆猴。
所以,政府既然就是賊匪,那賊匪與被打劫者,也就是一般人是什麼關係呢?那當然是鐮刀與韭菜的關係,鐮刀是不可能為韭菜發聲,鐮刀可能偶爾施施肥、給予一點好處,那也是希望韭菜長得更快更漂亮,下手起來更棒。
不管是哪裏的賊寇,都不可能讓被收割的韭菜去決定鐮刀的行為,要收割誰、怎麼收割之類的。
因為如果韭菜能決定鐮刀,那這鐮刀到底還屬於誰?握鐮刀的又是誰呢?賊匪不可能放任韭菜去控制鐮刀的走向,除非韭菜願意成為賊匪的一份子,也就是新血吸收,從韭菜變鐮刀,被收割者成為收割者。
所以,政府就是犯罪組織,這問題應該是沒太多問題了,但Scott提出的是跨國犯罪組織,重點應該放在跨國,因為賊匪無論怎麼猖狂,都是在自己一畝三分地上壓榨,如果壓線到其他賊匪的領地,其他賊匪自然也會反抗驅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