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一直卡物流呢?

首先我覺得大家要有個認知,韓國瑜那句話不太算能錯誤,貨要出的去,高雄才能發大財。
先撇開發不發大財,賺錢來說貨就要賣出去,無論你是隱形服務還是什麼誘因,所以基本上不會有商家拒絕你供貨,就算是飢餓行銷也有個限度。
例如手工洗車跟加油站洗車機洗車,當然很多人不信任洗車機的洗車,另外手工洗車還會順便幫你清潔車裡面,這在需求上就是兩塊供應人群,但如果都是手工洗車,又要如何脫穎而出?
那就有各種誘因了,例如手工洗車多半需要兩小時多,雖然這時間我可以計程車代步或是去附近的咖啡館處理事物,但依舊浪費時間,跟綁住行程。
提供了帶車回府服務就是我看中的優勢,可以指定時間(例如我回家),幫我泊車到指定地點,也就是我將車開去裡外清得乾乾淨淨後,這天我也不浪費可以進行其他行程(可能交通會需要其他方式),然後我等著嶄新乾淨的車回來即可,這就是脫穎而出的點,同樣的手工洗車品質都只是基本,但這種隱形服務卻是購買該家手工洗車服務的誘因。
蝦皮為什麼經常有免運券?其實跟上述很類似,同時免運券少個60在這微薪時代可以激發不少人省這點錢,或是只在蝦皮買東西,蝦皮後面還有出會員制,半年五萬可以拿到更多,如果網購量大的人,這些券真的是量大管飽。
好,回到今天的主題,物流這一塊,如果沒有太大的問題,基本上不太會有商家想卡,大家都想賺錢。
但大家要理解,台灣是個極度仰賴進口的國家,包含所謂台灣製造,原物料也極度仰賴各地進口,俄烏戰爭一打,小麥那些糧食進口大家覺得影響了多少?封航線那些又製造了多少國際海運空運的麻煩?
香港疫情一爆發,又造成多少問題?這恐怕是很多人沒去想過的。
之前談過中等收入陷阱時,提到過要擺脫就得創造出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不跟窮國家爭窮錢,而是賺更有高經濟價值的錢來讓整體有購買力的收入提高。
台灣一度有擺脫,但又被重稅拉緊,但後來中國自己的人口紅利不足,無法像以前那樣當全球代工廠,就算要打造出下一個中國級別的全球代工廠也要5~10年,但台灣在擺脫中等收入陷阱時又大量倚賴中國,所以台灣目前算是跌回去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中,同時重稅讓原本拉緊的東西變成負壓。
所以像台灣這種高度仰賴國際貿易的國家,這種國際物流問題連帶會影響所有層面。
然而2021年11月開始,中國船隻的定位訊息驟然減少,減少到什麼程度呢?一下子少到90%以上。
英國金融時報的說法是,中國船隻那個定位訊息,自動識別訊息,AIS的訊息,10月份高峰期還是1500萬,11月份直接噴到100萬。
CNN商業也證實了過去三個星期確實也持續發生這件事。
於是中國就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船隻一進入中國水域,還真就直接消失不見了。
而這個現象是怎麼開始的呢?那就是中國11月份開始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出現的結果,信息又可以說是資訊,所以乍一聽會覺得像是個資法的東西。
但內容是,要求企業處理個人數據,離開中國之前要得到中國政府批准,你一聽這好像很保護隱私,實際上這只要求蒐集的數據離開中國以前,換句話說中國境內是不保護的,跟你熟悉的個資法是不是有點不是那個味?
但這其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跟中國其他法律條文一樣非常模糊,便於政府隨時有彈性適應解讀,其實這裡面並沒有規定船運具體的數據要怎麼處理,但中國的企業都是懂得,為了避免惹麻煩,直接就先給自己劃一道線,為了安全,直接船運數據就不提供了。
要得知船隻定位,一種是衛星,一種是地面基地站,船隻在公海上航行,當然是使用衛星來蒐集資訊,但接近陸地的時候,通常是轉成地面基地站,然而中國這個法案通過,給全球供應鏈造成巨大的麻煩。
因為訊息一斷,你就不知道船隻在中國正確的位置,加上現在香港被中國全面攻佔,吞吐量巨大的中國與香港運送就會是個全世界都很困擾的問題。
船隻的準確位置、進港出港的時間、卸貨裝貨的時間等等,這些精確的訊息一口氣在中國通過法案後一次性消失了,貨運公司自然就無法實時掌握物流的動態,如果船隻是去中國進貨,裝貨以後還要去其他國家卸貨,那貨運公司就得安排下一個國家陸地上的物流,像是卡車等接載貨之類。
中國這邊進出的時間無法掌握,自然其他國家安排接貨的時間也很難安排,而且各地節日因素,像是聖誕節之類的,卡車雇用的價格可是不同的,成本就會差很多。
如果這船是去中國卸貨,發貨方也要充分運用自己的運力,來優化整個世界貿易的物流,把所有環節都調整在最優的環節上,一個環節出問題,所有人都在等,成本就上去了。
就像之前長榮那個卡在一個重要的運河上,馬上就讓很多船隻必須更改路線,然而中國是包含香港等重要港口一片漆黑,那影響性可是比長榮那個嚴重的多,重點長榮雖然久了一點,還是解決問題,但目前中國這法案還沒有解決的方案。
所以當代這種數位化物流管理,對於物流的資訊要求得是實時精確透明,必須能掌握所有船隻的具體消息才能讓全球物流暢通。
像是感恩節過後就碰上聖誕節,聖誕節過後還有新年,新年過後還有春節,春節過後還有黃金週,還有一大堆、女王節、光棍節等商人炒作起來的節日,一年把地球村整個串起來,可是幾乎周周在過節,物流是沒有停歇的不斷運轉,物流壓力是很緊的,中國玩這一手,實在造成很大的麻煩,特別是高度仰賴香港或中國進口的台灣就更麻煩了,商人就是要賺錢,如果風險太高,那就只能多控制成本、放慢速度,減少大損失,就少賺點錢,少賺這點錢就是把物資給卡了。

Don`t copy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