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收稅是正確的嗎?

先說結論,政府是有錯的,但這不是二分法,這問題牽涉有點大所以得一步步來看,我會盡量精簡化的方式來闡述一下為何會有這個結論。
先從經濟問題開始討論,看上去有點怪,但卻是事實,奧地利經濟學家Thomas Sowell就說過一句直白的話,那就是很多重新分配財富的努力就是重新分配了貧窮,所以當有口號喊出均富的時候,結局就會是均貧,這是這百多年下來的歷史經驗。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白話來說就是你先得豐衣足食、財政穩定,你才能要求百姓去懂禮節、曉榮譽,而不是把道德擺在前面讓百姓餓肚子。
道光帝晚年開始發生太平天國之亂,咸豐帝更是亂,亂源起因就是當時特權階級有錢但不用徵稅,所以咸豐帝這些只能狂跟最窮的人民徵農稅,人民受不了所以有人帶頭就造反內亂。
當時清朝走閉關鎖國路線,道光時期有名的13洋行就是如此,當然13洋行只是最終的洋行13家,期間是不等數的,但問題就在於只開放廣州13洋行對外貿易,例如洋人想買陶器,洋行不提供就買不到,或是知道洋人喜歡買陶器就故意抬價,類似台灣的保健品,同樣的牌子品項,在台灣賣個4倍價格,把保健品當藥品來賣。
中國的商人就爽了嗎?不好意思,抬價的是洋行,中國商人想賣絲綢還得看洋行臉色,一樣雙面剝皮,導致洋行雙面吃,兩扁的利潤被炸得很乾。
所以後面才有英法聯軍強行開港通商,並且燒毀了當時的廣州13洋行,最後打到背景劫掠了一番,咸豐帝用祖制的理由跑去避暑,白話翻譯就是逃跑了,這邊其實還有個很有意思的東西,不過跟今天的內容無關就先不提。
英法聯軍確實帶來很多問題,最起碼劫掠的事情跑不掉,賣鴉片的問題也跑不掉,但看問題不能單純只看一面,因為這次強行開港通商解決了咸豐帝很嚴重的財政問題,那就是咸豐帝後來才發現,收海關關稅很香,比起去榨乾窮到沒水分的農民,海關關稅大大舒緩了清末的財務問題,當然農稅問題也沒有繼續強徵。
如果沒有這次強行打開解決財務問題,太平天國的內亂會更加壯大,其他地方受不了的底下階層也會開始轉成亂民暴民來造反,所以這次的英法聯軍,某方面反而替清朝續命了好幾年,明末的李自成不也因為明末財政問題被強迫大收稅,明末的造反才越做越大,李自成幹到北京就劫掠那些官僚時,那些官僚可是富的流油,但崇禎帝與他們商討財政捐贈的時候,一個個裝死哭窮,所以腐敗與苛刻的稅收一直是王朝滅亡的原因。
再來就是自由高過於平等之上,最少在國家繁榮上這點很重要,沒有自由的平等毫無意義,很簡單啊,平等如果放在前面,意義在哪?平等當韭菜、平等當奴隸嗎?所以自由在創造繁榮上會,是放在平等前面,當然這不是說平等不重要,但平等不是所有事情都平等,因為還有自由競爭這件事情,平等是香對於局部性與原則上的平等。
比如基本人權人人平等,信仰、言論自由上人人平等,受教權人人平等,法律地位上人人平等,這些就是最基礎的平等。
自由競爭上就不能人人平等,這樣就會缺乏競爭力,也就是所謂的操控市場運作,台灣在自由與平等上都沒做的很好,繁榮不起來也很正常,黑道去警局砸電腦最後都能8000元和解,然後緩刑結局…我不想管這中間到底是出現了什麼問題,但一些平民百姓似乎沒這個待遇,與其說是恐龍法官,不如說是法律地位人人平等上受到動搖,自由與平等都出現問題,這就是目前台灣的處境,當然你也不要跟我舉中國跟我說那才叫做沒有自由平等,那我相信你去看國家地理頻道的難民紀錄片就能高潮到第二天無法上班了,好的不比比爛的,世界上比台灣更爛的地區還是有不少,相信那些都是你高潮的素材,紀錄片很多。
簡而言之,自由高於平等的社會容易繁榮,相對平等高於自由的社會不容易繁榮,所以自由是高過於平等。
說到底經濟繁榮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就是在不干預自由競爭下,又保障基本平等下的結果,第一次分配財富就是人人憑本事爭取,這裡的本事可不是你爹是官員,靠貪汙內線獲取,而是在自由市場上,靠著敏銳的嗅覺比同行更早一步賺到錢,也就是俗稱第一個吃螃蟹的。
而第二次分配是什麼呢?也就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自由競爭的條件,例如有人出身就殘疾,這些人自由競爭上就是吃虧,所以政府會設立社會保護網來保護這些人,不過目前雖然這第二次分配普遍被大家接受,但許多學者都不認為政府應該去承擔這個社會保護網的角色,反而由民營機構去承擔會更好。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常叫的外送平台,就是個消費者+外送平台+餐廳老闆的組合,政府扮演的就是這外送平台的角色,也因為如此有機會向上下兩層剝皮,就算不剝皮,又為何需要養一群人當平台去處理這件事?難道餐廳不能聯合直接變成有平台與餐廳的功能,這樣就會壓低下多一個人來分錢的成本,變成消費者+餐廳兼平台純粹民營的基本架構,這就是去中間化,讓民營自由競爭去解決大部分的事情,不用事是政府插手,更高提高效率,就拿這次BNT採購好了,未來不知道,但目前政府買疫苗的數量遠遠沒達到超前佈署的承諾,但郭董618千字文請願,6月末取得授權,7月出發去談,7月末談妥最遲9月中會陸續進來,結果就是9月初郭董去催貨,沒有跳票的持續進來台灣,雖然這不能說明太多東西,最起碼民營自己行動的效率未必會比政府行動效率差,往往時候會是更好的。
其實還有很多例子可以舉例,但為了縮短篇幅就暫時到這吧,不過補充一點,自由競爭市場的分配不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是按照能力優勝劣汰,例如你是個業務員,你的工作能力很強,業績很好,同行都被你比下去,這時候其實就次財富第一次分配,因為你的能力足夠強,所以自由競爭下分配了第一次的財富,所以任何時間點都可以進行第一次財富分配,分配不到,我不會說是因為你無能,而是別人比你有能力。
慈善機構跟非營利機構發達的國家很多,他們依舊是通過社會自由的方式來達成,基金、公共服務團體、教育機構、慈善社福等等,這些都是民營自主發起的,效率不比政府插手糟糕,反而更能接觸到需要的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這時候就有個有趣的問題出現了,企業避稅,或是有錢人避稅只要是合法,就不該受到道德上的譴責,因為同行都這樣做,你不做就是自殺。
問題來了,同樣的問題反推回給政府,政府收稅就是道德的嗎?我想很多人眼紅有錢人的同時卻沒想過這問題,甚至認為理所當然。
政府從你荷包裡掏錢好像好像全身散發著高尚的氣息,但明白說一句,政府收稅不道德,就這麼簡單。
有人會說了,政府收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哪不道德了?問題在於你怎麼知道不通過政府,社會自發性組織就不行了呢?就拿前面BNT疫苗採購好了,請問是民營組織更又效率還是政府更有效率?要知道政府收了稅、編列的預算,都說了有超前佈署,結果又是如何呢?我不會說這叫做拿了錢不辦事,而是至少政府在這方面效率十分低效,完全沒有民營企業組織有效率。
這次政府編列了那麼多預算,先不說有沒有浪費錢,最少現在就是沒幫助到許多想打疫苗的人,我的前提是有選擇,你可以自由選擇想打什麼疫苗。
幫助不到需要的人,就拿教育舉例,許多偏鄉學校少,世界各地都有這類的情況,一個村的人,大家一起湊錢,有錢的多幫忙一點,經濟差的少出一點,就請不來老師、辦不好學校了嗎?非得等政府公辦才能解決?這種私辦教育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最起碼你不能否認這些已成功的事實與這些成功的可能性,就是由民間自行去做,效率未必會比政府差,甚至可以做的比做辦公室的官僚做的更好,很簡單,你幾年切身的經驗,難道比不上來視察幾次的官僚?
實際上這類似所謂的非營利團體,就像是基金、公共服務、教育、慈善、藝術、宗教信仰等這一類團體都是,現實早就有這類的團體很多與政府職能重合,但不少團體都證明了是成功的,同時不比政府操辦來的差,所以政府收稅的意義何在呢?
實際上政府本身是一個不會創造財富的機構,政府的行為是剝奪人民自由支配財富後分配,經濟學的角度理解就是如此,就拿國民年金來說,其實就是一種強制儲蓄,可是你民營的強制儲蓄保險要解約最多就是違約的部分要考慮一下,依然可以隨時解約,但政府的各種保險就不一樣了,是不到時間不給你的,之前那位家中出意外,急需用錢的婦人請求拿回保費,但被拒絕後,還公開表示是不能提前拿回來的,有問題可以求助社福之類的機關。
所以我說,同樣強制儲蓄保險,民營有沒有?一堆,最多一點代價是不是能解約?是的,民營的社福機構也有提供幫助給有需要的人,那問題簡單了,這些民營都能做到,憑什麼要去用政府的呢?多數人都是覺得政府比較有保障,問題在於民營機構也因為法律被政府法律約束,換句話說政府的保障還是有的,只要你挑的民營機構都是有通過政府強制保障的,其實完全可以在民營之間就完成了你需要的東西,政府不需要過手錢,只需要提供法律有效的保障來讓民營機構不出問題。
完全依靠社會自行組織完成的,很多時候比政府插手去組織的更有效率,因為是人民與人民組織,會拼湊出需要的來進行,就拿台灣幾年前的教改來說,真正有教育專業背景的專家沒幾位,從第一線老師到後端的需求其實沒有進行調查,包含學生的調查也是零,這兩種最直接被衝擊到的老師與學生,居然沒進行過調查就進行不成熟的教育改革,那失敗也是情理之中。
這問題就像行銷,行銷最初最初就是要先調查市場,打個比方,台灣基本上家用剷雪機擁有很少吧?因為台灣居民基本上民生不會碰到雪,更不會有那種需要大量剷雪的需求,所以即使這台家用剷雪機超厲害,在台灣賣估計是賠到脫褲,這就是市場調查,不需要的產品行銷出去確實是本事,但本事只能代表很厲害,改變不了家用剷雪機在台灣其實很難賣的事實,人民自行組織其實相當於最開始就是在磨合市場需求這一塊,政府其實需要提供的幫助是保障,而不是試圖自行組織一個特殊計畫來實施。
所以,前面也提過,政府並不產出財富,收稅本質上就是一種剝奪人民自由支配財富的自由,不過要維持政府職能,收稅還是必要的,最多就算是必要之惡(necessary evil),如何衡量政府好壞?那當然就是這必要之惡越少越好,所以有些人心目中福利很好的國家,其實未必是很好的政府,因為要維持這些福利你需要收取大量的稅收,然而目前感官福利很好的國家只是目前成功的,同樣實施政府來分配財富失敗的國家比比皆是,並且這其實有點像是龐氏騙局,用後面的錢去填補前面需要的福利,但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後,自主節育導致人口紅利減少,其實會讓這種政府操作的福利機制毀壞,因為最早是用人口紅利好的時候來訂製,現在人口紅利缺乏後,就會後繼無力,但政府的角色其實很難突然大刀闊斧的改變,反而是民營間,小組織小組織,互相有需求形成的團體才容易針對性的應對。
收稅如果是必要之惡,為了完成政府的職能,那請問什麼是政府需要完成的職能呢?其實不複雜,按照古典經濟學家Adam Smith的說法,政府該幹的事情就三件:
第一件事就是防止敵人把我們給滅了,也就是國防安全。
第二件事就是防止自己把自己給滅了,也就是法治保障。
第三件事就是去幹些私人沒能力做的,或是沒有意願去做的,例如修築海防,這對臨海國家都很重要,但工程浩大,不賺錢不說,每年還要花錢維護,雖然靠海吃飯的人也是會有,但更多人可能選擇的是直接放棄沿海區域去更安全的地方,這類就是政府真正需要組織去做的,如何判斷也不難,與行銷是一回事,講究人性研究,人性研究就連詐騙集團也會去研究,政府研究人性其實也不難,然後推斷出必須做,同時人性不會自組進行的,這就是政府的必要職能,換言之如果政府連基本職能都沒法做到,那單純就是偷稅金的小偷而已,另一點是政府執行了,但民眾不買帳,例如在海防弄了精緻的雕刻,但除了好看沒有更實際的功能,這就叫做浪費,還不如把錢拿去蓋一座燈塔來的實際,所以正確不浪費的執行職能,才是好的政府,這必要之惡的存在才有價值。
但如果前面提到的精緻雕刻,其實是可以有效減緩海浪波動,同時還提升了美觀,那同樣的雕刻行為就變成有需要的。
打個比方,有玩水晶的人都知道水晶飾品要消磁,晶柱就是一個選擇,然而今天如果你的目的是消磁,然後買了一塊翡翠雕刻,翡翠並沒有消磁的作用,功能是擺設擋災,對於有這方面需求的人來說是剛剛好,但對於主要需要消磁水晶的人而言卻是一點用也沒有,因為沒有解決到問題。
那前面提到的晶柱,其實除了消磁跟改善磁場,本身也能當成一件裝飾,所以既解決了本身需要消磁的問題,還順帶有改善磁場跟裝飾品的功能,那其他附帶的功能就是好事。
紫晶洞也能消磁,但本身更有聚寶盆的效果,所以同樣消磁,你也可以挑選自己需要的其他功能,前提是能滿足消磁的作用。
所以,我的結論是政府收稅本身是不道德,具體原因上面也有分析,但卻是必要之惡。每個人都能有不同的觀點,我的觀點也不代表是所有人的觀點。

Don`t copy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