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會讓人失望嗎?都是慣老闆,永遠都是凍薪自己開豪車嗎?你知道的來源來自於哪?新聞媒體嗎?
錢的問題很簡單,去怪政府,企業多增加的稅,媒體有報過嗎?你們知道嗎?
光勞保勞退的企業補助,大概就佔了薪水的13%,你以為這不是隱形成本?政府作成績每年喊1K上去,結果就是得動到人事成本跟商品售價嘛,兩邊都動一點,才能把最低薪資的部分補起來啊。
政府強迫儲蓄,老闆還要繳最高額,什麼時候能拿回來,物價在漲,到時候的購買力長一樣?為什麼以前每年會固定調薪3%?就是抗通膨,現在為什麼凍薪?政府跟企業索取的越來越多,空間變小了,然後稅跟企業和人民都收過去了,給政府去支配這筆錢,是好是壞就自由心證吧。
這些企業相關的東西媒體是不會報的,沒爆點沒流量。
簡單一點吧,你現在領多少薪水,大概3倍到4倍就是背後的隱藏成本,所以為什麼有些國家也高物價,但同樣高薪,我們國家高物價,薪水卻凍住?
最後說一下,開公司確實就是在賭,比爾蓋茲這種爸爸是律師,媽媽是大企業家的,就可以從壓馬路的車輛計算器這種硬體開始慢慢到現在的微軟帝國,他有無數的銀彈可以讓他去累積經驗去訓練,真的爛泥扶不上還可以回來當個吃閒飯的,比爾蓋茲第一個IBM訂單是他媽媽這個企業家幫忙牽線的,需要一個OS,去買了當下最熱門的DOS,改了LOGO就上了,IE也是直接買的,這叫做沒有風險的創業家,台灣也很多這種。
但更多是我這種,就可能只有一次的機會,成功就衝上去,失敗就跳下去,公司不給員工薪水那叫做違法,所以即使是最低薪,你也能穩穩拿,除非公司快倒開始拖欠。
公司一倒,員工擦擦屁股找下一家,老闆就去跳了,拜託,開公司創業就是想要賺更多錢,不能花嗎?還創造了一堆新的就業職位空缺,另外我們的政府,政策會很突然的,所以還有一個策略叫做預防性周轉,你可能在扣除隱形成本後還能領40K,為何公司只能壓在35或30K?因為要預防突然政策性的隱形成本增加,不然真要共體時艱,這段時間我給你40K,等隱形成本上來,調回30K可能嗎?
這些源頭都是政府,他們是政府同時雇主,聯盟兼裁判,低薪約聘最頭的就是政府要搶救那個青年失業率的數字。
主要還是那個,政府強迫你儲蓄,說要幫你養老準備,為何我不能自己投資養老金?你說你不會可以找各種金融產品啊?最爛越存越沒購買力的定存都能隨時解,但勞保勞退是不能讓你隨時解勒。
還有一大堆的稅,我有開公司,所以我知道跟企業要的稅,同時我是一名公民,我知道公民要繳的稅,然後這些東西,政府拿去哪了?如果有感受到還好,那就是福利國家的政策,雖然北歐也快撐不住了,但你感受到了嗎?收了這麼多,我相信比我更大的公司只會繳納更多,這些稅收到現在,我們的馬路還是凹凸不平,道路設計詭異,開車不越線出去有死角看不到左右來車,稅金用在哪?你感受到了嗎?感受到再說吧。